單點接地和交叉互聯(lián)為了清晰,單點接地意味著每相只有一個接地點,稍后會做解釋。交叉互聯(lián)也是限制護套電壓,顯示與單點接地有相同的優(yōu)點和缺點。優(yōu)點較高載流量。較低損耗。缺點需要絕緣接頭。護套上感應電壓/安全考慮。在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期間用來描述單點接地的術語叫護套開路。這是考慮到限制電纜屏蔽上的護套感應電壓。20世紀50年代的手冊上說:“高于地的護套電壓的安全值一般是交流12V,為了消除或減少電解或腐蝕的麻煩”。在那個年代,絕大多數的電纜沒有任何外護套——只只是裸鉛護套。腐蝕問題是關鍵的考慮因素。(一些美國電纜制造商仍然建議在大多數情況下比較大25V。)目前可用的許多較好的外護套材料有助于改變在正常負載條件下目前公認的“耐電壓”100~400V這個值。汽車線束生產的廠家有哪些。KPP041-03050電子元器件
內連接件的顏色要求1)作為內連接件的公端和母端護套顏色要相同。2)為保持前艙內顏色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位于前艙內的內連接件顏色應與周圍環(huán)境顏色接近,盡量選擇黑色或灰色等深顏色護套。3)出于防錯的考慮,多個相同型號的內連接件裝配在同一區(qū)域時,應使用不同顏色或者不用的分支尺寸進行區(qū)分。4)安裝時內連接件處于光線暗區(qū)的應選擇白色護套。5)用于安全氣囊回路的單獨內連接件應選擇黃色護套。內連接件的固定要求內連接件應選擇自帶卡扣或可以安裝卡扣的護套(見圖2和圖3),并優(yōu)先選擇適配鑰匙孔或長圓孔型的卡扣,因為這樣的卡扣具有防轉的效果,使電氣連接更加可靠。特殊情況下也可以使用膠帶捆綁或其他固定方式。829227-1立即購買廠家汽車線束護套的標準。
電纜外護套的接地方式對比電纜外護套的接地方式對比多點接地。優(yōu)點不需要絕緣接頭。在屏蔽上無感應電壓。無需定期測試。當測試或查找故障時無需擔心觸電。缺點較低載流量。較高損耗。討論盡管可能已經決定放棄這個概念,但應該注意沒有規(guī)劃的電纜回路中出現的第二接地或連接的結果。這樣的第二接地點可以形成一個回路,導致非常高的護套電流,該電流可能導致與該電流連接的所有電纜的故障。計算的護套上電壓越髙,可能發(fā)生在第二接地點的流動電流越大。應考慮單點接地電路的定期維護,一旦如此,護套外的石墨層將能夠完成護套完整性的電氣測試。
現在汽車電器線束用橡膠件主要選用的材料是三元乙丙橡膠,簡稱EPDM。選用材料的依據是:電絕緣性其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和耐電暈性,浸水后電氣性能變化也很小,特別適于制造電器絕緣制品。(3)低密度和高填充特性乙丙橡膠的密度是所有橡膠中比較低的約為860~870㎏/m3,即同體積的乙丙橡膠制的重量較其它橡膠重量輕,且可以大量填充油和填充劑,降低了成本,且對物理機械性能影響不大。(4)低溫性能和沖擊彈性乙丙橡膠具有較高的彈性,其彈性只次于天然橡膠。乙丙橡膠具有好的低溫性能,在低溫下可保持較好的彈性和較小的壓縮變形,其比較低極限使用溫度可達-50℃。汽車線束護套國產化質量。
汽車線束內連接件選型線束在汽車上的幾乎無處不在,其總體尺寸和體積也非常大,所以為了便于生產和裝配,同時保證電氣性能的較好實現,線束要進行合理的分組分段設計。例如某SUV汽車全車線束共分為儀表板線束、機艙線束、發(fā)動機線束、電源線束、車身線束、門線束、頂棚線束等。而線束與線束之間的電氣連接則依靠內連接件完成。內連接件內連接件通常被稱作對接件,指線束與線束之間相互對接實現電路連通的插接器,由公端護套和母端護套組成。汽車線束護套的模具公司。12162280優(yōu)勢供應商
汽車用線束護套國標標準。KPP041-03050電子元器件
插接件的選擇 插接件的種類常見插接件廠家住友(SWS)、矢崎(YAZAKI)、JAE、KET、TYCO(AMP)、德爾福(DELPHI)、MOLEX、天海(THB)、余姚(YY)插接件的結構形式防水插接件 帶掛接機構的插接件a. 直接掛接 b. 卡扣掛接護套本身自帶卡扣護套本身有掛接位置,可外接卡扣護套之間可相互掛接 c. 帶卡鎖機構的接插件(一般用在發(fā)動機上、雨刮電機等顛簸震動環(huán)境)護套本身帶鎖片 鎖片插接在護套尾部 鎖片插接在護套前部 d. 帶壓線蓋的插接件(可保證插接件插入的端子尾部壓接的導線不在插接件根部時出現不必要的晃動,減少插接件震動對導線的剪切力).
KPP041-03050電子元器件
上海淼鑠實業(yè)有限公司致力于電子元器件,是一家貿易型公司。公司自成立以來,以質量為發(fā)展,讓匠心彌散在每個細節(jié),公司旗下汽車連接器,端子,護套深受客戶的喜愛。公司將不斷增強企業(yè)重點競爭力,努力學習行業(yè)知識,遵守行業(yè)規(guī)范,植根于電子元器件行業(yè)的發(fā)展。上海淼鑠立足于全國市場,依托強大的研發(fā)實力,融合前沿的技術理念,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